南京市人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人大 > 江宁区

江宁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全区人民调解工作
[发布时间: 2024-11-20 09:50]    字号:


近日,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斌,党组副书记焦龙,副主任汪洁、李国忠、蒋时汉、姜平,副区级干部、区政府党组成员谢从军参加。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行先后视察了江苏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人民调解委员会、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等地,听取了区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报告以及区人大监司委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分析和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作为首批司法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单位之一,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在健全机制、拓展平台、整合力量上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



就进一步做好全区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智能的调解服务,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人民调解的知晓率、首选率、影响力;要强化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坚持人民调解与其他调解相结合,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坚持矛盾调处和排查预警相结合,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坚持依法依规和综合施策相结合,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要注重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提升解纷效能,优化多元化解模式,持续探索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行政复议等多元化解组合方案,完善区域协同路径,充分发挥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联合人民调委会等机制作用,增强推动解决问题的合力,顺应数字赋能趋势,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推动碎片化治理向整体性治理转变。

王静(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人大常委会江宁街道工委主任):建议推行人民调解卷宗电子化,建立人民调解案例数据库为开展调解工作提供案例指导提高调解方案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加强对案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识别矛盾纠纷的高发区域、高频领域和热点问题,为矛盾纠纷前端治理、人民调解员“菜单式”培训及区域差异化普法宣传提供数据支持。

孙哲(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主任):要继续织密调解组织网络,完善分工协作,探索创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审判、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衔接协调机制,不断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要摸清新形势下民间纠纷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拓展调解工作领域,努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效能。要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建立全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整合人民调解、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刘晓斌(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坚持依法调解,确保调解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统筹推进调解阵地数量建设与质量建设,推动各类调解不断深化延展、提升质效。放大典型效应,积极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典型,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江宁特色的调解工作模范样本。按照零基预算要求,核定好2025年的预算数,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南京市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