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往事撷英

沈璋大:小康好不好,到我档案馆看看就知道
[发布时间: 2020-10-22 16:45]    字号:

●2012年建成全省首个家庭数字档案馆  ●“6000张照片+500万字生动记录时代变迁

沈璋大:小康好不好,到我档案馆看看就知道



【人物简 沈璋大,男,19329月生,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溧水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年,建成全省首个家庭数字档案馆。

【口述原声】 我是19881月当选市人大代表的。今年89经历了新旧两种社会、2021两个世纪,算是咱们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资深见证人了。如果你不信,就看看我退休后自建的家庭档案馆。去年68日,我这个馆还上中央电视台呢。

当县委副书记时,我曾分管档案部门,对档案工作很感兴趣。1993年退休后,时间宽裕了,就整理自己积累的各类档案,建立起家庭档案馆。如今,已积累6000多张照片,写了500多万字。小到儿孙的考试成绩,大到家庭的每次变动,档案里都有记录。

我的这个家庭档案,时间上是从1949年到现在,内容涉及家庭,到地方,再到全国的各个领域。你看,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油价格、票据,到改革开放以后彩电、冰箱的价格,我都有详细记录,算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家庭变迁的活档案

从我的工资档案,就可以看到咱们国家的发展变化。比如说,我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每个月工资只有3040块钱。如今,养老金加起来,每个月收入是原来的300倍。你说,跟过去比,现在的小康生活好不好

我的家庭档案有3个版本,第一个是实物和纸质的,第二个是存在电脑里的数字档案,第三个是存在手机里的APP。家庭档案馆就设在自己家中,一套三居室房子,面积110多平方米,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溧水县第九届人大会议摘记部分记录着溧水第一个液化气站的建设过程:1983年,溧水县从镇江地区划归南京市领导。当时,其它各县(区)都建有液化气站,就溧水没有,许多市民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反映。我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到江浦等地学习参观,最后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溧水终于建起了第一个液化气站,较好地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今年41日,在溧水城区二里桥,我看到那个经营了30多年的液化气站停止瓶装液化石油气灌装服务,改为管道燃气了。这个液化气站的变化,也是咱们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201568日,省档案局在咱们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国际档案日新闻发布会,来了好多记者。因为我的这个家庭档案馆虽然不大,却生动记录了新中国发展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每一步足迹。

【代表感言】 市人大代表、溧水区中医院执行院长周海森沈老的家庭档案馆,可以说是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微版成就展,更是咱们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活教材,值得咱们人大干部经常去看看。看到成就,增强自信、坚定信念;更要看到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南京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人大印迹,贡献代表智慧。

南京市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