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乐瑶,溧水区白马镇人大代表,石头寨村村委会委员。她在白马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引导特色产业种植技术的建议》。
【办理结果】通过定期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邀请专家入户指导、组织专题技术培训、培育40余户科技示范户以及推广“农技云”APP,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溧水区白马镇人大代表乐瑶精准捕捉农户技术需求,提出加强特色种植指导的建议。经人大督办、部门联动,一套包含专家入户、测土配方与“农技云”APP的技术组合拳高效落地,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担当。
代表精准捕捉“技术渴求”
“我们也想尝试蓝莓、黑莓等特色作物种植,就是没有系统学过,缺乏经验。”这样的声音,乐瑶的走访记录本上反复出现。
历经多年耕耘,白马镇已将蓝莓、黑莓、花生等特色种植产业打造成南京市重要的种植基地,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并构建了多元化的农业结构。
然而,如何让这些“金果子”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形成合力推动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成为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乐瑶在日常履职、深入村组走访时发现,与水稻、油菜等常见作物拥有详尽技术、系统指导不同,特色种植技术的传播仍停留在“口口相传”的原始阶段,村民们急需科学化、系统化的种植指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4年1月,在白马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乐瑶代表石头寨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加强引导特色产业种植技术的建议》。这份建议呼吁相关部门参照常规作物的成熟模式,根据不同季节和生产环节,专门编制印发蓝莓、黑莓等特色作物的种植技术手册,让技术指导不再“失语”,切实满足种植户的迫切需求。
部门合力编织“服务网络”
建议一经提交,便迅速激活了从镇到区的责任链条与办理动能。白马镇人大办作为关键枢纽,精准交办,确保建议“有人接、接得住”。承办领导与镇农服中心等部门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主动“走出去、请进来”。

“代表建议提得非常精准,直指我们产业发展的痛点。”白马镇农服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接到建议后部门第一时间联系代表并组织调研,力求摸清种植户最急需的技术支持。一方面,专项小组积极对接建议代表乐瑶,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另一方面,密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同时,积极“向上”借力,主动对接区农业农村局。
区农业农村局迅速响应,将白马镇特色产业技术推广纳入重点支持范畴。在此过程中,白马镇人大全程扮演着“监督员”与“协调员”的双重角色。“人大督办非常有力,定期询问进展,还组织我们代表实地察看,承办部门也多次主动反馈,这种闭环机制让建议真正落了地。” 乐瑶对办理过程感触颇深。正是在人大的有力保障和监督推动下,一条“代表提建议-人大督办理-政府抓落实”的履职闭环高效运转起来,为后续“技术大礼包”的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产业迎来“提质增效”
短短数月,凝聚着各方智慧与力量的“技术大礼包”便在白马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区、镇两级农技部门的紧密协作下,一张覆盖线上线下、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立体化技术服务网络迅速编织成形。区农业农村局选派的专家服务队,承诺每年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不少于10次的入户指导,成为深受欢迎的“流动课堂”。“专家来得勤,讲得透!我地里蓝莓叶子发黄的问题,他们一看就指出了是缺素,按建议卡施肥后,效果立竿见影。” 石头寨村一户种植户表示。

2024年上半年,镇农服中心组织的蓝莓、黑莓等专题技术培训会座无虚席,有效培育了40余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更具突破性的是“农技云”APP的推广普及。“现在有啥不懂的,我就打开‘农技云’,里面课程多,还能直接问专家,就像把专家请到了地里头一样!”种植大户们展示着手机应用。这种“指尖上的农技”打破了时空界限,不仅提升了产量与品质,减少了浪费,更悄然培育着农户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这份沉甸甸的履职成果,是白马镇人大代表乐瑶心系乡土、情牵百姓的生动写照,更是基层民主实践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鲜活典范。乐瑶用扎实的履职脚步丈量民情,用切实的担当回应群众期盼,将人大制度的优势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